房天下 >资讯中心 >市场 > 正文

历史建筑和中山路骑楼有法可"罩"了 两立法项目征意见

泉州晚报  2016-05-05 14:22

[摘要] 中山路及两侧骑楼建筑是国家级历史文化街区、泉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骑楼的建筑风格体现了泉州多种文化融合的特色,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保护价值。但大部分骑楼建筑始建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受风化、潮湿等自然因素影响,建筑结构及使用安全方面存在较大隐患。

记者从市城乡规划局获悉,根据泉州市2016年立法计划安排,由该部门承担的两部历史文化保护类立法项目起草工作进展顺利。其中,《泉州市中山路骑楼建筑保护条例》(预备项目)已初步成稿,《泉州市历史建筑保护条例》(调研项目)尚在起草中。

本月两部立法项目将面向公众征求意见,届时,市城乡规划局将公布具体渠道,市民可通过相关渠道提交建议意见。

中山路及两侧骑楼建筑是历史文化街区、泉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骑楼的建筑风格体现了泉州多种文化融合的特色,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保护价值。但大部分骑楼建筑始建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受风化、潮湿等自然因素影响,建筑结构及使用安全方面存在较大隐患。此外,由于产权不清、缺乏维修资金等原因,修缮保护工作迟迟难以有效实施。按照立法项目起草方案,该条例将主要解决5个方面问题:一是明确中山路骑楼建筑的保护内容及其相关保护要求;二是进一步规范骑楼建筑的维护、维修、翻建及店商广告设置等行为;三是通过立法,解决好因产权不清而无法进行翻修的困扰;四是明确骑楼建筑所有人或管理人的权利与义务,落实好主体保护责任;五是制定监督检查制度,明确相关主体的法律责任。


除了中山路骑楼外,作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泉州古城及各县(市、区)还分布着众多具有闽南地方传统特色的历史建筑。目前,这些历史建筑面临年久失修、日渐破败、缺乏维修资金、施工工艺不到位等困境。“与此同时,上位法律法规层面缺乏专门的管理规定,历史建筑的认定工作长期滞后,相应的法律基础不足,相关的保护措施、保护责任就难以得到落实。”工作人员介绍,由于历史建筑的保护需求相对迫切,起草部门将原先确定的《泉州市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村落和历史建筑保护条例》重新细化定位,报市人大常委会报备,更名为《泉州市历史建筑保护条例》。该条例也将重点解决5个主要问题:一是明确历史建筑的认定标准;二是制定历史建筑的认定、公布程序;三是制定历史建筑的保护措施,明确历史建筑修缮、翻建的申请主体和报批程序,明确相关审批主体的责任与权限,明确历史建筑所有人或管理人的权利与义务;四是保护资金的落实,建立历史建筑的修缮、翻建补贴制度;五是制定监督检查制度,明确相关主体的法律责任。

推荐阅读:

开放式小区或带来4大趋势 大规模社区要抬价?

泉州首试“搭积木”盖楼 到2020年三成新建筑用装配式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