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资讯中心 > 城建 > 正文

追忆泉州小巷:门牌上的讲武巷 绕不过的半蒲街

闽南网  2015-12-15 14:31

[摘要] 一端是热闹的关帝庙、清净寺,一端是泉州市区曾经重要的交通集散地旧车站,在涂门街串起二者的交通要道,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名叫“讲武巷”。

一端是热闹的关帝庙、清净寺,一端是泉州市区曾经重要的交通集散地旧车站,在涂门街串起二者的交通要道,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名叫“讲武巷”。

后来讲武巷更名“宣武巷”,车站也搬走了,石板路拓宽为水泥路。一侧低矮的楼房,换上了新楼。还好,巷口的150岁老榕还是那样青翠,极力舒展着枝叶。残留的门牌宣示着它的曾用名,眷恋这里的老住户还在,向我们追忆起小巷的似水年华。

追忆泉州小巷:门牌上的讲武巷 绕不过的半蒲街
巷子依旧熙熙攘攘

说讲武巷就绕不过半蒲街

曾志丹老人是这里的老住户了。

曾老说,当地人谐音讲武坊,称它为狗母坊。1935年泉州编发门牌,定名讲武巷。1962年出版的《泉州市地名录》录入曾用名。1997年,巷名突然被改为“宣武巷”,泉州旅游地图、涂门街南向入口的地牌、道路交通管制的地名公告,均已改名为宣武巷。

2007年出版的《泉州古城街坊摭谭》里,讲武巷的介绍是这样的:“讲武巷是涂门街通蒲氏当年带兵演练的南教场的主要通道,因蒲氏曾在此建有讲武堂,故名。”讲武堂早已湮没在历史烟尘中,但巷子尚存。

这里的蒲氏,指的是阿拉伯人蒲寿庚,南宋嘉定十年(1217年),其父从广州移居泉州。初居法石乡,后来被提拔为总揽泉州海外交通贸易大权的泉州市舶司提举。蒲寿庚得势后,宅地就建在涂门街南侧,以原泉州汽车运输公司为中心的一大片土地上。涂门街南侧有如此多的蒲氏遗迹,所以后人称这一带为“半蒲街”,作为泉州古港宋元繁盛的历史见证。

半蒲街的繁盛,埋在故纸堆里。除了讲武坊以外,附近与蒲寿庚有关的地名还有“灶仔巷”,是兵营厨房所在地;“棋盘园”,是蒲氏休闲玩乐场所;“东鲁巷”,相传蒲氏在此建有子女读书处,名叫“东鲁书轩”。

追忆泉州小巷:门牌上的讲武巷 绕不过的半蒲街
150岁的大榕树,宠辱不惊

巷子变迁里小学分了又合

庄扁阿婆今年82岁了,在这条巷子里度过了很长的岁月。家中经营的杂货小铺,就开在立成小学斜对面。

巷子南北走向,庄阿婆的老宅在巷子的东边。上世纪90年代,东边低矮的民房被拆掉了,取而代之的是崭新的居民楼,然后阿婆又回迁到了这里。“原本的石板路也不见了,盖新楼的时候,巷子也拓宽成了水泥路。”阿婆说,新路差不多有原来老街的两倍宽呢。

立成小学也是这条巷里的重要一景。每天上学和放学时间,孩子们三三两两地进入校园,或鱼贯而出人声鼎沸。阿婆家人回忆道,立成小学早年曾经设有三个校区,分别隔着涂门街和金狮巷。后来校园合并,校区变大,教学楼也变高了,也是小巷变迁的一部分。

小巷繁荣到没汽车都堵

因为习惯老地名,巷子更名换了门牌后,甚至有个别商铺在门上,手写了“讲武巷”。

这条巷子的热闹,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那时候通往旧车站,要么走民权路,要么走这里。因为这里可以便捷地从旧车站通往涂门街,进入东街、西街和中山路等老城区,自然是南来北往者的必经之路。

“民权路两侧原来有很多摆摊卖衣服的,相比之下走宣武巷更宽些,路好走。”经营快餐店十几年的蔡阿姨,至今还怀念昔日老巷的繁华。当时通往车站的讲武巷,每天9点到11点钟,多少叮叮当当响着铃的三轮车交织而过。那时汽车还非常少,但川流不息的自行车、三轮车,都会让小巷堵车呢。

这条巷子的周边街道,也成为泉州小商品的批发集散市场。地处车站旁,运输方便,一些外地来的商家,习惯在旧车站下车,到他们店里进货,把货运进站,就可以直接托运走了。

2005年7月31日,旧车站结束了半个多世纪的客运生涯,正式淡出人们的视线。如今宣武巷的百货零售业也还算热闹,但是在老厝边眼中,也是不如当年了。

推荐阅读:

分类施策 精准扶贫 泉州市2017年实现全市全面脱贫

泉州拟重点建设海湾城市 六大项目打造城市核心形象

泉州大桥往宝洲街路段泥土占了整条人行道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