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资讯中心 > 城建 > 正文

旧貌换新颜 晋江越来越宜居

晋江经济报  2015-12-04 09:06

[摘要] 在城市变美的同时,晋江的软环境也在逐步提升,不仅公园多了,优质教育资源分配更加合理,同时,晋江也变得更加包容,不仅让新晋江人“留得住”,更“融得入”,找到归属感。

爱好跑步运动的晋江梅岭街道市民小陈,每天晚上都会去附近的八仙山公园锻炼。新建设的这个公园,就在小陈的家门口,让他有了一个运动的好去处。

旧貌换新颜 晋江越来越宜居

这几年,晋江点点滴滴的变化,让土生土长的小陈感受颇深。像小陈一样,许多晋江人和新晋江人发现,晋江越来越美,越来越像一个城市。

据了解,2009年以来,晋江提出“产业提升、城建提速”发展策略,策划实施16个片区改造工程、两大体系及一大批城建项目,大规模、组团式推进城市更新改造。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全市城市框架不断拉开,空间布局逐步优化,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城市支撑辐射带动作用逐步显现。

在城市变美的同时,晋江的软环境也在逐步提升,不仅公园多了,优质教育资源分配更加合理,同时,晋江也变得更加包容,不仅让新晋江人“留得住”,更“融得入”,找到归属感。

“越来越像城市了”

“城市不像城市,农村不像农村。”被誉为品牌之都的晋江,虽然以经济实力和品牌“名声在外”,但长期以来,城市化发展不足、水平不高,尤其是中心城区的辐射能力偏弱,是晋江的一大软肋。

从2009年开始,意识到这个“短板”的晋江市委、市政府开始大规模推进城市建设。以梅岭组团为出发点,晋江拉开了“全市一城、一主两辅”的城市建设布局。近年来,相继实施350多个重点城建项目,推进40多条道路功能完善、景观提升和立面综合整治。

几年下来,“围困”晋江中心城区的老房子不见了,低矮破旧的危房不见了,垃圾污水不见了。教育、卫生、文体、市政配套、社会福利等5个系列的资源得到整合,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力显著增强。

“以前,社区的路很窄,不用说消防车了,就连自己买的小车都不能开到家门口,只能停在外面。”家住梅岭桂山社区的蔡先生说,更让人受不了的还有环境,“特别是到了夏天,屋子旁边臭气熏天、蚊虫乱飞。

桂华苑小区位于晋江市中心,是晋江市梅岭组团改建项目的安置小区。小区由19幢20多层的高楼组成,小区内建有小广场,凉亭甬路绿植一应俱全。广场的展板上有小区建成前后的对比图。同样是这块地段,开发前是密密麻麻凌乱不堪的城中村,环境卫生“脏乱差”,配套设施不齐全。老庄是迁入小区的原居民,他家有9口人,按照宅基地置换政策,共置换了好几栋楼房,总面积超过700平方米。“比起以前的环境,现在好多了。停车有地下停车场,周边有商业配套,安置小区也引入物业管理,各方面都比较到位。”

对于新晋江人来说,晋江大规模城市改造,也让他们感受到了居住环境的改变。

来自四川的高先生是做建材生意,去年,他住进了在晋江万达华府的新家。“以前,晋江的房地产市场不太成熟,基本都是本土开发商,建筑的质量、小区绿化以及物业方面等,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几年,晋江一下子涌入那么多的品牌开发商,让我们有了更多的选择。”

让城市生活“动”起来

每天傍晚,前来八仙山公园锻炼的市民络绎不绝,门口两边道路停满了小车。如今,在晋江,提到晋江的城市规划名片,许多人会不约而同地提到八仙山公园,特别是目睹过八仙山公园曾经杂草丛生、景象荒凉样子的市民,都对“变身”后的八仙山公园赞叹不已。

旧貌换新颜,晋江这座城市的改变,还包括身边环境的改变。

据了解,自1988年座公园敏月公园建成并投入使用以来,晋江加大力度,不断为市民创造赏心悦目的游园环境。目前,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市区公园共有11座,分别是敏月公园、世纪公园、体育公园、罗裳山公园、八仙山公园、绿洲公园、江滨公园、桂山公园、竹树下和教委公园、河口湿地公园、晋阳湖公园,此外,还有“一山一水”慢行系统,加起来总面积约440公顷。目前在建的公园还有崎山公园、草庵公园和灵源公园等城市公园。这些市级公园建成区绿地率达39.77%,绿化覆盖率达43.94%,人均公园面积11.33平方米。

近几年,晋江根据晋江市绿地系统规划的要求,在积极拓展城市“绿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均衡绿地布局,加强城市中心区、老城区的园林绿地建设和提升;紧密结合城市居民日常游憩、出行等需求,加快公园绿地、居住区绿地、道路绿地和绿道建设;继续推广节约型园林绿化;不断完善绿地系统综合功能;以保护城市规划区内的水系、山体、湿地、林地等自然生态为依托,统筹城市绿地建设发展。

据了解,下一步,晋江还将按照城市居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要求,加快各类公园绿地建设,不断提高公园服务半径覆盖率,大力倡导文化建园,加大对地域、历史、文化元素的挖掘,提高公园文化品位和内涵,打造精品公园。

让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

今年9月份,住在晋江梅岭街道长兴路中奥·名雅居小区的江西人杨先生,将儿子送进了附近的心养小学读书。“学校就在家门口,接送很方便。”

近年来,随着“产业提升、城建提速”战略的实施,大量流动人口和农村人口向城镇和新建组团集聚,晋江中心城区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市直校数量不足、规模校偏少、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日益凸显。

为此,晋江在2012年启动中心城区教育资源整合提升工作,持续推进一批教育资源整合项目,四小、五小、十小、华泰小学等一批高标准、高规格的优质市直中小学校建成并投用,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断扩大、布局不断优化,有效缓解群众上好学校难的问题。

在晋江看来,要彻底缓解优质教育资源紧缺问题,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一方面要靠做大增量,另一方面要靠提升存量,进一步提高现有教育资源的办学水平、办学质量。

今年,晋江启动新一轮中心城区教育资源整合提升工作,共75个项目纳入整合提升范围,总投资额达23.1亿元,目前已完成项目14个。接下来,晋江将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计划投入9.15亿元用于中小学、幼儿园的扩建与新建,进一步做大做强中心城区及其周边优质教育,加快完善教育配套,有效满足群众需求,提升城市的宜居品质。

据了解,为做大做强一批优质学校,带动整个区域的竞争力提升,晋江近年来创新拓展教育集团合作办学模式,形成“名校带新校”、“优校带弱校”的教育发展格局,推动一批薄弱校、农村校、新办校办学质量实现跨越式提升,办成全市优质教育资源的典型。

目前,晋江正积极建立以优质学校为核心,捆绑周边各类一般或薄弱学校的教育集团,积极探索“中学+小学”、“名校+新校”、“名校+民校”、“名校+弱校”、“名校+名企”、“名校+名校”、“高校(教科研单位)+新校”、“名园+镇(街)园”、企业办园等新模式,总结、推广集团化办学成功经验,推动集团化办学向纵深发展。

“教育配套的完善,特别是一些名校带动作用,可以吸引更多的新晋江人在晋江安家落户。”龙湖·嘉天下营销总监肖敏认为。

让新晋江人共享成果

来晋江工作的外地人,首先要办的件事就是办理一张居住证。持有这张居住证,就能享受市民待遇,包括:参加公务员考试和事业单位招聘,申请创业贴息贷款和住房贷款,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和资格鉴定补助,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申购保障性住房,申办机动车驾驶证、行驶证。

据了解,外来人口可以在“市、镇、村、企”四级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站(所)、居住信息采集登记点申领办理居住证,目前晋江已累计办理居住证190多万张,尚在有效期内的有110万张。

晋江外来人口常年保持在110万左右。但是,由于公共服务、生活保障的不完善,许多熟练工、技工和的管理人才离开晋江另谋职业。这一度成为外来务工者内心之痛,也是晋江经济社会发展之痛。

如何能让这部分的新晋江人更好地融入晋江,让他们进得来、留得住、融得入、过得好?经济发展的现实,倒逼晋江的主政者们制定更完善的流动人口管理体制机制。

2011年7月,晋江在福建省率先实行居住证制度,凡年满16周岁,且在晋江务工满30天以上的流动人口均可申领居住证。一张“居住证”,让持证者享有与当地晋江人同样的选举权、公职人员招聘、保障性住房、义务教育、住房公积金、社会保险、户籍落户等28项市民化待遇。

2012年9月,晋江市全面放开户籍政策。去年以来,已有1万多名外来人口“无障碍”转入户口,成为晋江的“新市民”。不仅如此,晋江市全市公办学校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零门槛开放,给予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与晋江本地学生一样的就学升学权利。

“晋江已经是我的第二故乡了,我觉得,在这个城市,我找到了归属感。”来自湖北的张先生说。

泉州房天下

推荐阅读:

泉州尚园小区外墙瓷砖脱落 业主:像“不定时炸弹”

泉州多项目打开围墙 请市民来工地看“素颜”

泉州成州路将建口袋式小游园 预计本月底可完工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